即死金融怕诅咒块链的多可发币区有创业
最近和一位加密基金审计专家聊天时,我们聊到一个扎心的话题:为什么区块链创业比传统互联网创业死得更快?作为一个见证过无数项目起落的"老司机",我得说这个现象背后藏着太多血淋淋的教训。 还记得2018年那个冻得发抖的冬天,我专程跑到北京参加孟岩的通证经济课程。本想着学个新技能回上海忽悠投资人,结果却被现实狠狠打脸——区块链创业简直就是给创业者强行加载地狱模式。你想啊,传统互联网创业者操心的是产品、用户、市场这些常规操作,而发币项目从第一天起就得面对经济模型设计这个"天坑"。 我见过太多团队在产品都没打磨好的情况下,就急匆匆花大价钱找"专家"设计通证模型。最后拿到手的白皮书,往往出自刚毕业的实习生之手。更讽刺的是,这些精心设计的"经济系统",在羊毛党眼里不过是新的撸钱工具罢了。 说到融资这事,区块链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"容易拿钱"当成好事。去年有个项目方朋友跟我诉苦:上了交易所才发现,真正的噩梦刚刚开始。那些加密基金就像一群饿狼,投钱时笑脸相迎,解锁期一到就疯狂砸盘。这种"短平快"的投资逻辑,把整个行业变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。 我见过最离谱的是,某些日活才两位数的项目,居然大张旗鼓成立生态基金。这就好比连走路都没学会的婴儿,非要参加百米赛跑。传统行业哪个成功企业不是先做好主业再考虑投资的?区块链创业者这种"主业不行投资来凑"的心态,简直是在玩俄罗斯轮盘赌。 经常听到同行抱怨监管太严,但说实话,哪个行业创业是容易的?就拿ICO来说,本质上就是面向公众募资,这放在哪个国家都是要合规的。把失败归咎于监管,就像考试不及格怪题目太难一样可笑。 记得2019年有个项目方,产品没做起来就着急发币。后来团队解散时,创始人还在朋友圈大骂政策。但现实是,同期坚持做技术的团队,现在都活得不错。这让我想起木心那句"曲线甜,直线咸"——走捷径的代价,往往比想象中更沉重。 所以奉劝各位想发币的创业者: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通证?能不能承受二级市场的压力?创业从来不是请客吃饭,在区块链这个放大镜下,每个错误都会被加倍惩罚。创业难度直接开挂
资本的甜蜜毒药
监管不是挡箭牌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金辉交易日记:以太坊精准空单布局,40点利润轻松收入囊中
- BRC-20代币市场风云:sats与ORDI谁将成为下一个币圈神话?
- 牛市真的来了吗?资深投资人分享熊市抄底策略
- 虚拟货币交易真的违法吗?这些法律误区你必须知道
- 以太坊7月大爆发:企业疯狂囤币背后藏着什么玄机?
- 被过度炒作的加密货币恐怖融资:真相究竟是什么?
- 卡尔达诺2023:一季度表现亮眼但暗藏隐忧,二季度路在何方?
- BRC20争议不断:比特币生态的创新与挑战
- 8月币圈大地震:550亿美元灰飞烟灭的背后故事
- 币安万圣节空投狂欢:15,000美元大奖等你来瓜分!
- 数字货币狂飙背后的五个真实推手
- Glassnode战略调整:出售税务业务,专注机构市场
- 寒冬中的曙光:我为什么依然看好加密市场的未来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别被短期波动忽悠了
- 从天才首富到阶下囚:加密货币市场的残酷现实
- 当价值流动遇见未来:跨链互操作的下一个十年
- 加密市场迎来关键考验:6.4亿美金BTC期权即将交割,市场风向变了?
- 当农场游戏遇上加密货币:Farm World背后的资本游戏陷阱
- Glassnode战略调整:出售税务业务,专注机构市场
- 2023年区块链新宠:Trains如何用AI玩转量化交易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