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宙从纸这些正在未来根,改写到落地生企业元宇上海上谈
去年冬天,上海市经信委抛出的那份元宇宙"英雄帖",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。当时很多人还怀疑这只是一场概念秀,但短短几个月后,首批成果的亮相就给质疑者上了一课。 说实话,我最惊讶的不是百度、支付宝这些互联网巨头参与其中,而是看到像宝钢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也在元宇宙领域玩出了新花样。他们打造的"全真元宇宙热轧工厂",不仅把整个生产流程搬进了虚拟世界,还实现了"质量到点、能耗到卷"这样精细化的管理目标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参观宝钢时,一位老工程师抱怨数字化转型的困难,如今看来,元宇宙或许就是他们寻找的突破口。 在医疗领域,瑞金医院的"元宇宙智慧医院"项目也让人眼前一亮。我有个医生朋友告诉我,他们经常遇到患者找不到诊室的情况。现在通过元宇宙技术重构医院空间,不仅能提升患者就医体验,还能让医生更专注于诊疗本身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带孩子看病时在走廊里转圈的经历,新技术确实能解决这些"小痛点"。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1933老场坊的改造项目。这个曾经辉煌的工业遗产,如今通过AR、VR等技术重获新生。上周我特意去体验了一下,在手机里看到虚拟角色在真实空间中穿梭,那种虚实交融的体验相当神奇。不禁感叹,元宇宙或许就是我们保护城市记忆的新方式。 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成果背后是800多家企业的集体智慧。既有百度、支付宝这样的科技巨头,也有不少初创企业的身影,甚至能看到高校与企业的跨界合作。这让我想起硅谷的创新生态,上海正在形成的这种"大带小、产学研"协作模式,或许才是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正确姿势。 根据规划,到2025年上海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要达到3500亿元。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宏大,但从首批成果来看,每个应用场景都在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。就像我们办公室最近讨论的:元宇宙不是要创造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,而是要让技术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。 看着这些从图纸走进生活的元宇宙应用,我在想:也许未来的某一天,我们现在讨论的"元宇宙"概念会像"互联网"一样,变成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存在。而上海,正在这个新赛道上加速前进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当稳定币巨头开始单飞:专属链热潮下的行业震荡
- 曾经风光无限的SBF,如今在法庭上如何为自己辩护?揭秘FTX帝国的坍塌内幕
- 比特币触底反弹:熊市曙光还是昙花一现?
- GMX的艰难转身:V2升级能否重振昔日雄风?
- 寒冬中的加密曙光:卡尔达诺能否抓住比特币分叉带来的新机遇?
- 资深加密投资者眼中的下一波浪潮:六大不可错过的趋势
- 从以太坊到ETHX:1150万美元打造的Web3手机挖矿革命
- 10月交易复盘:30点ETH空单完美收官
- 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亮相Meta Era峰会:解码公链生态的未来密码
- 前女友法庭爆料:SBF亲手策划百亿骗局,FTX与Alameda的惊天内幕
- 解密全同态加密的核心密码:带你走进格密码学的奇妙世界
- DeFi借贷江湖风云录:五大平台架构演进背后的故事
- NFT监管风暴来袭:Stoner Cats 100万美元和解案折射出什么?
- 比特币的十字路口:暴风雨前的宁静预示着什么?
- Web3安全警报:2023年三季度黑客狂欢,7亿美元打了水漂
- ALI交易平台:在数字金融浪潮中乘风破浪
- 加密货币市场惊现过山车行情:机遇与风险并存
- 当数字藏品遇上职场陷阱:NFT公司员工如何规避职务侵占风险
- 以太坊2000美元大关为何迟迟不破?一位资深投资者的观察笔记
- 华尔街大佬警告:比特币或将颠覆传统金融体系
- 搜索
-